根据国家红木标准,红木有七种,分别是东南亚交趾檀香、巴里檀香、奥氏檀香和南美微凹檀香、中美檀香、绒毛檀香和赛州檀香。这些红酸枝木多为散孔或半环孔,轴向薄壁组织为同心带和翼,木射线多重叠,主要为两列,同形单列和多列,少数有不同形状的肉。波纹可见或明显,结构薄,心脏材料为红棕色至紫红色,常有深色条纹,酸香或很弱,主要产于热带地区。那么,如何区分这些红色和酸的树枝呢?接下来看看,七种红酸枝木各有什么特点。
红酸枝根据产地可分为东南亚和美洲两个地区。东南亚生产的红酸枝包括交趾檀香、巴里檀香和奥氏檀香;美国红酸枝主要有微凹檀香、中美檀香、绒毛檀香和赛州檀香。两个主要产区的红酸枝有明显的区别。东南亚红酸枝轴向薄壁组织主要为带状,美国红酸枝轴向薄壁组织主要为星散聚合。
交趾檀香:“黑筋”多,带状轴向薄疆组织多为2-4个细胞,光线单列,对列多(常为“蝌蚪”状)。巴里檀香:图案丰富,光线宽度基本2-3个细胞,部分不同Ⅲ类型、带伏轴向薄壁组织常与木射线等宽,形成网格状。
奥氏黄檀:颜色比巴里黄檀浅,图案丰富,射线宽基本2-3个细胞,部分异常Ⅲ类型、轴向薄壁组织带宽不同,通常比木材射线宽。赛州檀香:材料颜色为紫色,轴向薄壁组织主要为星散聚合、窄带,管孔较小。
微凹檀香:材料颜色变化较大,管孔较大,较疏,轴向薄壁组织主要为星散聚合、窄带,常与射线形成网格,“黑色肌腱”明显。木材射线同形单列,少数2列可见。绒毛檀香:轴向薄壁组织轮边界明显,射线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