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看来,殡葬业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行业,在一些地区,殡葬人员并不是很被理解和接受。
但在人们的生死之旅中,他们是后的渡轮,是在这场突然的疫情中逆风而行的英雄。有些人说,如果医生给人们带来了生命的希望,那么殡葬人员就会给不幸的家庭带来的安慰。
传染病是一种可以在人或动物之间传播和普遍流行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因确诊或疑似传染病而死亡的患者,必须由殡仪馆完成遗体处置,这不仅是做好疫情防控、防范病毒传播风险、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也是殡仪馆作为专业承担丧葬职能的刚性要求。因此,殡仪馆在处理传染病遗体时存在的几个不足需要引起重视。
如果死于其他传染病,必要时,尸体应在卫生处理后火化或按规定深埋。”这只指出了处理疫情遗体的方向,没有提出明确、具体、规范的要求。大部分地方法律法规都是抄袭上位法,这使得殡仪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遵守规则。
信息沟通不畅,与医疗机构联系不到位。信息工作是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性和参谋性工作,需要做好数据的收集、整合、判断和报告。殡仪馆处置的传染病遗体来自医疗卫生机构。在遗体交接过程中,双方沟通很少,甚至没有沟通。殡仪馆工作人员只能根据《居民死亡殡葬证》中的“死因”一栏了解死者的死因。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死因”是笼统的,甚至是模糊的,比如院前死亡、疾病、猝死等。殡葬工作人员作为非专业医务人员,无法准确判断死者的死因,只能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猜测”,这无疑增加了殡葬工作人员在没有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传染病遗体的概率。
殡仪馆防护材料准备不足,消毒设备不完善。殡葬一线工作人员,如整形手术、火化工、日常防护通常是口罩、手套、白大褂,如防护服、隔离衣、帽子、鞋套等,在处理更复杂的身体整形手术、整形手术时使用,无疑增加了接触病毒的风险。
消毒用品主要为乙醇、84消毒剂等公共消毒用品,消毒设备主要依靠紫外线消毒灯等。没有有目的的消毒用品,这将导致消毒不彻底的隐患。
殡葬员工缺乏专业防护、消毒等疾病控制培训。由于殡葬行业的特殊性,殡葬员工的日常培训和学习主要集中在殡葬专业知识和礼仪培训上,相对缺乏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工作的学习和培训。
殡葬员工没有系统、定期的健康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导致一线员工自我保护概念薄弱,对传染病遗体的危害认识不足,遇到传染病遗体时无法准确识别和自我保护。例如,如何处理疫情遗体,如何做好“三级保护”、什么是“三级保护”,大多数殡葬一线工人都不熟悉,通常只是复制单位现有的保护操作程序或根据个人经验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