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葬礼我们通常说由两部分组成:葬礼和埋葬。前者是指围绕遗体的一系列服务和仪式(简称葬礼),从葬礼告别人死后进行火葬或葬礼,而后者指埋葬或放置骨灰或遗体的活动和设施(简称葬礼),两者在内容上有很大差异,但又有不可否认的密切关系。
发展葬礼和葬礼,在中国很不平衡。在欧洲、美国、日本等丧葬文化发达的国家,丧葬蛋糕越来越大。葬礼远远大于葬礼,但在中国恰恰相反。近二十年来,我国公墓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殡葬事业由于政策等原因却大大滞后。
未来,墓地经营者必然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即在墓地土地全部售罄,没有墓地作为主要收入的情况下,如何可持续发展?至少应该保持!那么靠什么收入来维持呢?
首先,花葬、树葬、壁葬等节地环保葬可以有效的部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上一期介绍的日本玫瑰园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另外,和其他行业一样,向这个行业的上下游产业延伸——拓宽经营范围——是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方向。
从设施布置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们追求无处不在的美纯粹是为了给顾客提供一个温馨的空间,而不是显示经营者的个人喜好或炫耀他们的文化与艺术。从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以人为本。服务精神是在以死者为中心的葬礼中进行的,而不是为了仪式。
总的感觉中国的殡仪有点刻意强调仪式,有时甚至感觉主持人都快成了葬仪的主角。而在日本,葬仪的主角永远是逝者。殡仪业者的服务则是默默地、自然而然的,使我想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